教研课:汤超《七子之歌》

作者: 时间:2024-12-23 点击数:

2024年12月19日,一场特殊的教学活动在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举行,音乐教师汤超结合历史与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七子之歌——澳门》这首爱国主义诗歌。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歌曲,更通过歌曲深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一段重要历史——澳门的回归。

《七子之歌》是由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及旅顺大连七个地方比喻为离失的七个孩子,深情呼唤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首诗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课程开始时,音乐老师汤超首先介绍了《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这首诗的历史意义。随后,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澳门的回归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课堂气氛庄严而感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一名参与课程的学生表示:“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一首歌,更对澳门以及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课堂的成功举办,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领导表示,将继续支持此类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