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好习惯,家长应该怎么做?
1.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尊重他的爸爸。
2.通过电话、QQ、微信,多与老师沟通
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如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饭睡觉不香,花钱大方等异常表现,要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跟孩子一起开个书单
新学期,可以给孩子列一个书单,书单无需大而全,跟孩子商量,一起制定,支持他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
4.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诚实,自己就要信守承诺;想要孩子爱读书,自己就要减少刷手机,看电视的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5.孩子出现问题时,多一些自我反思
孩子的很多问题,可能是我们某些方面没有做好,多一些自我反省。
6.和孩子一起做计划
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计划”,引导孩子每天按照计划做事,并坚持完成任务。
7.给孩子一些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我们的,是因为我们陪伴得太少,为孩子付出的太少。这种陪伴应该是忘我的,全身心的。
8.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肯定、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看着他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