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05-04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3/03

出席对象

汤艳梅、王雨薇、李君、谭雅婷、丁怡嘉等

地点

大会议室

时间

2023420

研究主题

分层作业设计理论学习与项目化优秀作业设计案例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1.教师分层作业设计概念、定位、原则不明的问题

2.教师分层作业设计的样态及实施方法不明的问题

研究方法

文献学习、案例研究

 

 

 

 

 

 

过程:

一、依托教研组,开展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学习

1. 教科室提供分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的相关文献,供各个备课组阅读

2. 教研组长依据本学科特点,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下发给组员阅读

3. 组员撰写读书心得

4. 组织开展备课组理论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厘清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概念、定位、原则等

二、依托教研组,搜集分享项目化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1. 教科室提供相应分层作业设计案例以及学习平台,供各个教研组学习借鉴

2. 教研组长布置任务:各年级搜集本学科本学段分层作业设计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3. 组员认真学习、准备交流

4. 组织开展优秀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分享活动,对分层作业设计的样态及实施方法有大致了解

三、课题组反思总结:梳理“分层作业设计”的概念、定位、原则等,就优秀作业案例梳理出分层作业设计的样态及实施方法

 

思考:

在基本了解了分层作业的设计样态和实施方法后,也有一些困惑。

一、如何避免分层作业的标签化?分层作业的本质是减量提质,保底增效,但在操作时,需要将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层,在一定程度上,如果理解得片面了,就会给学生贴上优劣“标签”,应如何避免。

二、如何避免分层作业的形式化?分层作业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检查落实的问题,否则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三、如何避免分层作业的两极化?如果教师对于分层作业的理解不到位只是机械分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思考,不反馈,不调研,不改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出现。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核心:考虑差异,因材施教

所谓分层作业设计,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指导设计,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行分层作业设计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指向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分层作业设计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研究表明,一个班级里面对教师所教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越多,这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越好。虽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空间未必还在教室里面,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正是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促进学生主动学、持续学。学生在“教室之外”的时空中,可能更自由、更自主,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更有着力点。但当下的作业设计中一刀切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还比较多。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自主自觉地学习,就会慢慢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挑战给他们带来的效能感和愉悦之情。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如果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太困难,成就感就少了,将会主张他们在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削弱主动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的话,学生做作业时困难就减少了,成就感就多了,也更有兴趣,作业质量才会高一些。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应为:基础拓展兼顾

分层作业主要是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巩固性练习与课后的记忆性练习。作业设计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作业的完成能力来设计,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分层作业由两部分组成:保底型的基础作业和有一定难度的选择型作业。保底型的基础作业是全体学生们都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双基”作业;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难易程度为阶梯状,具有挑战性、综合性或提高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四、分层作业设计分层的操作策略

(一)从把握学生的能力出发

1.知识基础

对学过的知识,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差异,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分层作业的前提。依据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类。A类:对学过的生字词语掌握不了,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学习新知识困难。B类:对已学的生字词语掌握情况良好,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情况良好。C类: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也具备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学习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能力

学一样的字词,有的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了,但是有的学生花很长时间都记不住,做一样的题目,有的学生不仅自己完成而且很快速做好,有的学生却没办法独立完成。另外,学习能力还受限于已有知识,如果一个学生他对基础知识掌握很好,那他就会比其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强一些。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关系。认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去布置作业,提出的要求也会更合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的话,学生做作业时困难就减少了,成就感就多了,也更有兴趣,作业质量才会高一些。

(二)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降低学困生作业难度,增加学困生作业量,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

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欠缺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学困生才能跟得上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提升优等生作业难度,缩减优等生作业量,充分发挥优等生学习自主能力

优等生由于学习底子扎实,对基础知识掌握性高,可以用高难度扩展性的练习取代基础知识的练习。

3.适度提高中等生作业难度,适度提高中等生作业量,合理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中等生是处于中等水平的一类学生,他们既会因为自身的刻苦努力能够成为优等生的一员,也会由于对自身要求的不严格成为学困生。对于他们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处于适当的状态,要更切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给予中等生自信心去掌握基础知识,在有余力的时候完成发展目标。

4.给予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业。这一措施在部分班级的学生实践中已证明完全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也可以获得了自我成就感。

物化成果

优秀分层作业设计案例集;分层作业设计理论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