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课题活动: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3/03

出席对象

王雨薇、俞春红、李君、朱倩雯、徐银茜等

地点

大会议室

时间

2023117

研究主题

5守株待兔课题研究课

所要解决问题

通过指向“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设计提升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讨论法

 

 

 

 

 

 

过程:

1.教研组长提出研讨主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讨——《守株待兔》课题研究课评课

2.老师们就课题研究课进行研讨,并给出了指向“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建议。

俞春红老师: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是指依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在作业设计中突出“思辨”特性,注重“理性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从而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因此本课围绕“小故事大道理”学习主题,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蓝本,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大智慧。

朱倩雯老师:王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都立足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既是寓言故事,又是文言文,要引导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此外,三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不断成熟,但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通过课中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思维的台阶。

俞丽达老师:王老师在课中设置的“学习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用“故事山”的形式概括故事梗概,增强思辨性语言表达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运用图示提升趣味。

徐银茜老师:王老师在作业设计中设置的“学习活动二”,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指出“农夫”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提出人生建议,进一步感悟哲理,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提升思维的实践性。

 

思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展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作业设计中,搭建可视化的思维支架十分关键,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思维支架?

 

 

 

一、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内涵

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是指依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在作业设计中突出“思辨”特性,注重“理性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从而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有效的思辨性作业设计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强化,学习效果的检验与保障,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原则

根据2022年版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以及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的“作业评价建议”内容,思辨性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依据:

1.情境性。

2.探究性。

3.开放性。

三、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

1.预习作业:基于学情,激发思辨的意识

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能力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初步掌握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思维困惑点,设计能表达学生观点的问题,作为开展思辨性教学的逻辑起点。

2.课堂作业:搭建支架,助推思辨过程

思维是内隐的心理活动,通常难以直接观察与分析。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表达提纲、系列问题、表格等方式使思维可视化,是当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业设计要善于从人物言行、文本内容,以及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材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中找到思维的聚焦点、冲突点、关联点和归因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品质,展现逻辑思维的魅力。

3.课后作业:联结生活,提升思辨能力

2022年版课标在任务群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与学习情境,要设计有趣、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活力。

四、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流程

精选作业主题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作业主题是作业设计的灵魂,作业任务都要围绕着特定的学习主题展开。统编教材是任务群教学的主要依托,其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与学习任务群相适应:教材是任务群下作业设计的主要资源来源,科学高效的作业设计促进教材整体效用的发挥。因此,熟悉和了解教材是确定作业主题的前提,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是基础。

不同学段的任务情境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格局,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重整教材,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创设有生机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对教材内容、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编排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接新课标对各个学段思辨能力发展的不同要求,选取带有思辨意味或有较大的理性思考空间的单元和单篇课文,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作业主题。

聚焦作业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里学家加涅认为,明确界定作业目标能够帮助教学效果交流和评价。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清晰的作业目标不仅能够帮助教师的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进一步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依据2022年新课标的概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作业设计的目标指向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实证的理性精神。新课标以思辨为关键,强调从方法、能力、习惯、态度四个方面提升思辨能力,是对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的回应,实现从传统的线性式的三维目标转向立体的四位一体的目标。

选择作业内容

内容框架决定了内容指向。思辨性阅读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涵分析能够得出本任务群的核心要义是思辨”,即辩证地有逻辑地思考,这是一个开始于问题并回归于思考的过程,其中包括好奇、质疑、批判等重要的思维倾向,和比较、推理、分析等思维方法。思维倾向和思维方法共同构成理性思维的主体,由此可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思辨过程主要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四个核心要素,这引导着作业设计的内容指向。

突出作业评价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要与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蕴含思辨内涵的学业质量标准保持内在一致性,借助多种评价方式聚焦思辨能力、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从能力、方法、精神、态度四个方面为作业设计指明方向;2022年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部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对各个学段的语文思辨能力的表现特征做出了整体刻画。因此,学业质量是作业评价的依据之一,强调作业设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方法。

1.现场嵌入式评价突出表现性作业任务

现场嵌入式评价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倾向于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展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中呈现的思维品质。

2.成果分析式评价:突出可视化转化

成果分析式评价是作品评价的一种,通过外在的作业成果分析内隐的思维状态,侧重于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思维导图和课后小练笔等可视化的成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物化成果

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成果、教研组评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