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活动——四年级风筝主题学习

作者: 时间:2024-03-08 点击数:

风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风筝寓意着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它是交流的使者,是自由的象征,它结合了友谊,寄托了我们心中美好的希望。为增进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风筝飞上天的乐趣。3月5日,我校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活动——四年级风筝主题学习。

一、“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之探索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四年级风筝主题学习中,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原理,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风筝”主题跨学科学习之实施

鲁广余 三角形的轴对称

鲁老师先请同学们通过找生活中的三角形风筝,既唤醒学生对已有三角形的认知,也为学生感知三角形特征提供丰富的素材。接下来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学生头脑中三角形的形象更加清晰,逐渐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出示两组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帮助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让学生从4个点中任选3个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三角形风筝,分析三角形风筝的特点。最后通过人字梁抽象出三角形的高,学生小组合作画出三角形的高。

顾郁雯 《风筝——孩提纪事》

老师先由童年生活的趣事导入,引出课文《风筝》,接着结合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了风筝的历史;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看看“我们”是如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最后点出对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是作者和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的, 因此,这象征着希望和幸福的风筝是作者童年最大的快乐。

陶姸玲 《风筝的原理与制作》

陶老师由古诗《村居》中的纸鸢引入本课,接着出示风筝图片回顾数学中的对称图形,并展示了美术课中学生绘制的风筝,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风筝的原理。学生分小组通过自学资料库,交流讨论得出风筝飞行的原理,增强主动性,再观看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制作风筝环节前播放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了解具体步骤,再分小组制作风筝,展示优秀成果,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最后简要学习放飞风筝的技巧,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陆娉婷 《风筝图案的设计与绘画》

陆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风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着,老师展示了各种精美的风筝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动设计图案的环节,学生根据陆老师的指导,选择喜欢的材料,发挥想象力,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风筝图案。有的同学画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有的同学画了威武的老鹰,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个性与创意。整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制作风筝的技巧,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快乐。

陈铭烜 《风筝的调试与试飞》

陈老师刚开始利用风筝的放飞原理来进行跑动练习,让学生熟悉动作的同时也锻炼到了体能,并且在练字中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在风筝放飞前讲解了风筝何时何地放飞是最好的,练习中做到了团队配合,每个同学都得到放风筝的机会和时间,也让同学之间变得更加的默契和有爱。

三、“风筝”主题跨学科学习研讨活动总结

经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活动,四年级的同学们对风筝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他们不仅从科学的角度探究了风筝的原理与制作,从语文的角度了解了风筝的文学意义,还从美术的角度设计了风筝的图案,并最终在操场上亲手放飞了自己制作的风筝。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风筝”主题跨学科学习研讨活动总结会上,各位老师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他们表示,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如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等。

学校领导对本次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同时,他们也希望老师们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展望未来,牌楼小学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推动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