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态势,有效提升全体家长朋友们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全力保障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以下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础,有效遏制犯罪。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二、常见诈骗手段
1.网络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
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
4.冒充学生本人或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学生在校上课或者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
5.冒充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6.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
7.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
8.虚构中奖信息诈骗:利用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三、加强孩子安全教育
1.教育孩子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语,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2.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3.教育孩子在遇到中奖、招聘等信息时,要保持冷静,核实信息来源,切勿轻易汇款。
4.教育孩子在网上购物时,选择正规平台,注意查看商品详情、评价等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5.教育孩子学会识别虚假电话、短信等,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挂断电话或删除短信。
四、牢记防范“六八招式”
“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骗子。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3.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骗子。
4.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骗子。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骗子。
7.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调查的,都是骗子。
8.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都是骗子。
五、养成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交易流水等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或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密码。
5.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六、安全提示
及时下载、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1.下载方式:在正规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安装。
2.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记住一个电话“96110”
1.“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专门用于对群众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当你接到96110拨打的电话时,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避免上当受骗。
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家校合力,共同携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网络防范安全意识,让孩子在自由、快乐、平安的蓝天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