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的劳动教育:学做聪明的父母

作者: 时间:2023-11-06 点击数:

让孩子把劳动当作“一件创造美好的事”

文:张义宝,江洪玲

近来,朋友圈里有段很火爆的视频,那就是《魏书生谈家务劳动》,视频里魏书生斩钉截铁地说:“学生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

在教育家魏书生当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时,他要求:“孩子回家需要做家务劳动,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停下来。一分钟也要做,半个小时那就更好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魏老师当教育局局长,首先研究的不是分数、考试和升学率,而是家务劳动?

魏书生说,“一个人爱祖国、爱人民,看不见、摸不着”,但“一个孩子从小知道心疼你了,长大了他自然会心疼老百姓,心疼集体和国家。”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培育一种幸福感、道德感,这该是魏书生让孩子从家务劳动着手教育的初心和最长远的目标吧?作为教育人,我们非常认同他所提及的这种观点。因为,在我们家,也非常重视通过劳动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儿子小时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家常便饭,就是他后来到国外读书、工作后,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他的劳动素养。而且为了“家国情怀”的落地,我们商定了每周末一次的“视频家庭例会”,每周进行一次至少半小时的远洋家庭视频连线。

疫情防控期间,在一次视频中我们和孩子有这样的对话:

“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着吃的。”儿子说。

“好啊。感觉怎么样啊?”妈妈反问道。

“刚开始时兴致很高,尤其饭菜摆上桌时很有成功感,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心里也特别开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点烦了。还是吃现成的省事。”

“那后来呢?”妈妈颇有耐心地继续问道。

“就在今天中午做饭时,我真的这样想过:仅是疫情这一段时间,我对做饭就不耐烦了。妈妈一直都在为我们一日三餐操劳,真是太不容易了。”孩子接着说,“我现在觉得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为自己服务嘛。以后回家为你们服务,我会更开心的。”最后儿子满脸真诚地说:“妈妈,谢谢您。这么多年来您辛苦了。”

我们很相信,这段视频里孩子的语言是真情的,内心是幸福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记得我们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曲叫《劳动最光荣》,歌词有这样唱道:“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而在这样的自然而然、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劳动就成了孩子成长中的一种习惯。

当下,我们分明地感受到时代的脉动,未来已来,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命题和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时代之问和必答之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诚如魏书生所言的“头等大事”是从家庭劳动习惯开始的。当孩子们把劳动真正当作“一件创造美好的事”,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让今天的孩子更加自信地“智造”未来。

 

(作者张义宝系北京市朝阳区润丰学校校长,江洪玲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