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父母的态度和做法至关重要。
前几天,在小区门口听见一位妈妈对着满身污渍的儿子大吼:“他打你,你怎么不知道打回去?你这个怂包!下次再这样,你回家还得挨揍!”孩子吓得不敢说话,只是低声抽泣,眼睛里满是恐惧。这个画面让我沉思了很久。孩子被打,家长该怎么办? 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让孩子“忍一忍”?
家长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
一、孩子被欺负家长的态度影响孩子一生
记得我小时候,因为个子矮小,常常被班上一个男生欺负。有次放学路上,他故意把我推倒在地,膝盖磕出了血。
回家后父亲看见我的伤,非但没有安慰,反而训斥道:“你怎么这么没用?他打你,你就不会打他吗?”
第二天,在父亲的逼迫下,我找到那个男生动手打他,结果反而被他打得鼻青脸肿。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懦弱自卑,整个学生时代都活在“我会被欺负”的恐惧中。
孩子被打,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如果家长一味责骂孩子懦弱,强迫孩子打回去,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更大的危险和恐惧。而如果家长轻描淡写让孩子一味忍让,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保护,形成自卑和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被欺负不敢反抗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而有些被欺负的孩子,可能会转变为欺凌者,通过欺负更弱小的孩子来发泄情绪。
二、智慧父母这样处理孩子被欺负
朋友小娟的儿子磊磊今年8岁,是个安静温和的男孩。一天放学,小娟发现磊磊手臂上有瘀青。经过耐心询问,磊磊才说出是同班同学小强在课间推搡所致。
小娟没有直接找小强算账,也没有教儿子“以牙还牙”,而是这样做的:
首先,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倾听。
她没有大惊小怪,而是温和地抱着儿子说:“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 当磊磊叙述经过时,她认真倾听,不打断、不评判。
接着,她认可孩子的感受并共情。
“他推你一定很疼吧?妈妈知道你很委屈。” 这样的共情让孩子感到被理解,情绪得到释放。
然后,她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小娟问磊磊:“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磊磊小声说:“我想让他向我道歉。”
小娟肯定了这个想法:“这是个好主意。妈妈明天陪你去找老师和那位同学,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小娟带着磊磊找到班主任,心平气和地说明了情况。
她没有指责老师管理不善,也没有直接找对方家长兴师问罪,而是表达了希望老师协助调解的意愿。
在老师的协调下,小强向磊磊道了歉。老师也承诺会加强课间监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回家后,小娟又教给磊磊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何用坚定的眼神和语气警告对方停止欺负行为;
如何寻求老师或周围同学的帮助;
如何在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自卫。
小娟告诉我:“我不鼓励孩子主动打人,但希望他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他这边,支持他。”
三、当孩子被打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儿童心理专家建议,当孩子被打时,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冷静,了解事情全貌
不要一听到孩子被打就情绪失控。耐心听孩子讲述事情经过,不打断、不臆断。问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参与人员。
2. 认可孩子的感受
告诉孩子:“被欺负不是你的错。”“你感到害怕和委屈是正常的。” 这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3. 根据情况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偶尔发生、不严重的冲突,可以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不满,如“我不喜欢你这样对待我!”或者寻求老师帮助。
对于经常性、较严重的欺凌,家长需要及时与学校沟通,要求老师和管理者介入。必要时与对方家长会面,冷静理性地解决问题。
4. 教导孩子自我保护技能
教孩子用坚定自信的姿态和语气回应欺凌者;
鼓励孩子结交好朋友,集体活动,避免落单;
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自卫,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5. 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事后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持续情绪低落、恐惧上学、睡眠不好,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培养不被欺负的孩子
从根本上说,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可以通过日常教育,培养孩子不被欺负的特质:建立健康的亲子依恋。
研究发现,与父母有安全依恋的孩子更自信,更不容易成为欺凌对象。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内心充满力量。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自信的孩子自然散发出“不好惹”的气场。
教导孩子正确的社交技能: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处理冲突。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朋友和支持。
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艺术活动,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拓展社交圈。学跆拳道等自卫技能也是增强自信的好方法。
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每天花时间专心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
最后,分享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当我们担心孩子被欺负时,不妨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我们是否示范了如何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孩子被打,是成长路上难免遇到的挑战,但也是我们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应对冲突的宝贵机会。
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度过这些难关,他们会成长为更加坚强、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