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焦虑的爸爸妈妈们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选择提前灌输高年级知识或者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便是所谓的“抢跑”。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生活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过早地进行知识灌输其实隐藏着诸多潜在风险。
一、“抢跑”可能破坏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导致基础不牢问题
儿童的大脑和身体都在发育中,过早接受大量知识的压力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好奇心,长远来看,这将严重制约他们的发展潜力;孩子提前学到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浅层次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没有足够的探索过程和自我思考的机会,可能导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形成虚假的知识结构。一旦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卡壳”的现象。
有效策略:注重基础技能培养而非超前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强化基础学习阅读、计算、书写这些基本技能,比超前学习课本内容知识更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我们在陪伴孩子过程中更加推崇探究式学习: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答案,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家长应努力挖掘并培养——音乐、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天赋同样宝贵。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类型的活动,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有助于建立自信,提升综合素养。
二、“抢跑”还会影响孩子们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往往使家庭忽视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素质的培育,如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技巧等,而这些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时间有限,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抢跑”,那么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合作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也阻碍了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有效策略:培养良好习惯胜于追求短期成绩,重视情感和社会技能
学会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课堂,家长应示范正面的人际互动方式,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多鼓励孩子在课外时间进行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身体素质,更能在运动碰撞中建立友谊、增加社交经验,纾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预习、复习)和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将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睡眠充足、营养均衡、适量运动都直接影响大脑发育,不容小觑。
来源:太仓教育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