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课题活动:评课记录

作者: 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时间

11.7

地点

大会议室

主持人

俞春红

主题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讨——《守株待兔》课题研究课评课

 

 

 

 

 

 

 

 

 

 

 

 

 

 

 

 

 

 

 

 

 

 

 

 

 

 

 

 

 

 

 

 

 

 

 

 

1. 教研组长提出研讨主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讨——《守株待兔》课题研究课评课

2.老师们就课题研究课进行研讨,并给出了指向“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建议。

俞春红老师: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是指依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在作业设计中突出“思辨”特性,注重“理性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从而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因此本课围绕“小故事大道理”学习主题,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蓝本,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大智慧。

朱倩雯老师:王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都立足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既是寓言故事,又是文言文,要引导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此外,三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不断成熟,但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通过课中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思维的台阶。

俞丽达老师:王老师在课中设置的“学习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用“故事山”的形式概括故事梗概,增强思辨性语言表达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运用图示提升趣味。

徐银茜老师:王老师在作业设计中设置的“学习活动二”,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指出“农夫”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提出人生建议,进一步感悟哲理,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提升思维的实践性。

3.在此同时,也提出了以下思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展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作业设计中,搭建可视化的思维支架十分关键,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思维支架?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课,老师们能发现,通过一定的作业策略,设计指向“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对提升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有实效性。在素养型作业中给予支架、层层递进,以实现对语文思辨能力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