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课题活动: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12-29 点击数: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3/03

出席对象

汤艳梅、王雨薇、丁怡嘉、曹晓婕、杭洲、庄颖洁、闻卓君等

地点

大会议室

时间

20231220

研究主题

总结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的内涵、原则、策略、流程

所要解决问题

教师对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的内涵、原则、策略、流程等缺乏明晰的概念,缺少理论性的总结与梳理

研究方法

研讨法;文献研究;案例研究

 

 

 

 

 

 

过程:

一、分组进行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

以课题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的梳理和总结,大致流程如下:

1.理论学习(知网)+案例学习(微信公众号、知网)

2.结合班级学情梳理作业的定义、原则

3.根据定义、原则,参考案例进行自主设计

4.组内优化后进行课堂实践,并总结出策略、流程

5.积累、整理材料(***作业设计研究、精品案例、学生作品)

 

二、汇报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的原则、策略、流程、精品案例等

1.语文组围绕指向“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进行了交流。

2.数学组围绕“思维能力”“数据意识”的数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进行了交流。

3.英语组围绕指向“语言能力”的英语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进行了交流。

4.美术组围绕指向“创意实践”的美术素养型作业设计进行了交流。

5.音乐组围绕指向“审美创造”的音乐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6.信息技术组围绕指向“计算思维”的信息科技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7.体育组围绕指向“运动能力”的体育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三、课题组反思总结:形成指向某种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总结。

思考:

1.高质量的指向学科素养的作业,并非舍弃必要的日常性抄写背诵类作业,而应该是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类型作业的结构化组合,而不是单一作业类型的“一统天下”。不仅需要日常性抄写背诵类作业,也需要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书面练习,还需要一定数量比例的跨学科作业、长周期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等,但跨学科、长周期的作业类型要适量、适度和有效,不能“为跨而跨”“为长而长”,不能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2.在探究指向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时,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是一种可操作且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更加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3.指向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要确保作业设计与作业实施并重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设计了很好的作业,教师没有认真批改,也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没有通过作业讲评辅导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跟进辅导,再好的作业设计也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

 

 

 

 

一、厘清了指向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的原则、策略、流程。

以指向“思维能力”的语文素养型作业设计为例

(一)原则

1.情境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切入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更是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真实情境,有了真问题,才会点燃对学习的热情,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探究性。2022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要求“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课标倡导学生积极地合作探究,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使得作业机械重复。为此,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条理的思辨性作业。

3.开放性。遵循2022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的要求:“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思辨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观察、思辨、合作、探索中完成作业。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打通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追求活泼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策略

1.预习作业:基于学情,激发思辨的意识

2.课堂作业:搭建支架,助推思辨过程

3.课后作业:联结生活,提升思辨能力

(三)流程

1.精选作业主题

2.聚焦作业目标

3.选择作业内容

4.突出作业评价

1)现场嵌入式评价:突出表现性作业任务

2)成果分析式评价:突出可视化转化

 

二、对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1.现场嵌入式评价:突出表现性作业任务

现场嵌入式评价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倾向于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展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中呈现的思维品质。

2.成果分析式评价:突出可视化转化

成果分析式评价是作品评价的一种,通过外在的作业成果分析内隐的思维状态,侧重于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思维导图和课后小练笔等可视化的成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物化成果

各指向学科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总结(文字稿);指向学科素养的优秀作业设计及学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