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课题活动: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4-09-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3/03

出席对象

王雨薇、薛倩文、朱泓任等

地点

大会议室

时间

2024927

研究主题

总结研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教师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内涵、原则、策略、流程等缺乏明晰的概念,缺少理论性的总结与梳理

研究方法

研讨法;文献研究;案例研究

 

 

 

 

 

 

过程:

一、组织研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

以四年级语文组为单位,教科室组织组员进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梳理和总结:

1.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学搜集与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相关的文献和案例

2. 结合班级学情梳理作业的定义、原则

3. 根据定义、原则,参考案例进行自主设计

4. 组内优化后进行课堂实践,并总结出策略、流程

5.积累、整理材料,组内分享

 

二、汇报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长程作业设计原则、策略、流程、精品案例等

以四年级语文组为单位,围绕指向“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表达”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进行交流。

 

三、课题组反思总结:形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总结。

思考:

1.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首先需要把握其内涵,核心大致有三部分:第一,从一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突破学生学习的边界。跨学科作业设计关注课堂内部与外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建构更为广阔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空间,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有利条件。第二,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变革单一学习的方式。跨学科作业设计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或问题,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从学科本位走向功能落实,凸显真实学习的本质。跨学科作业设计基于本学科又主动跨界,最终回归语文学科本身,坚守语文学科功能,力求引领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2. 跨学科教学需要对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如何确保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对于跨学科教学的效果评价,很难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不同学科之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存在差异,如何将不同学科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整合和比较?

 

 

 

 

一、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内涵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根植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任务,应用语文课内外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在跨界与融通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作业形式。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一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突破学生学习的边界。

第二,第二,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变革单一学习的方式。

第三,从学科本位走向功能落实,凸显真实学习的本质。

 

二、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一,突出学科实践,综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关联生活,积极回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第三,实施过程性评价,整体刻画学生的学业质量。

 

三、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打破学科壁垒,多层次整合学科知识

1. 前后融合自然单元

2. 上下勾连不同学段

3. 左右打通多个学科

(二)亲历实践活动,多举措实现学科育人

1. 拓宽场域

2. 设计任务

(三)转化评价形式,多元化反馈作业效果

1. 注重实践的过程性评价

2. 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 强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四、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流程

1. 素养立意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在兼顾学科逻辑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体验、交流、探究、反思、评价中,逐渐形成未来生活必备的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2. 单元视角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应基于单元视角。这个单元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根据主题、话题等重组单元。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某个主题或某项学科关键能力,对零散的、点状的、割裂的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与重构,使作业的设计、完成与评价等环节具有更强的关联性、进阶性和综合性,推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解决学习或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突显了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性。

3. 目标导向

从纵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目标上接“素养立意”中的核心素养,下联“成果展示”中的表现性评价,意在用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品质的跨学科学习经验。从横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旨在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糅合在一起,形成“能力合金”,“帮助学生看见每天学习的意义”。当然,也提倡在作业(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4. 任务设计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依托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常见且有意义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置主题式的、结构化的、真实的学习任务,建立知识内部、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意义连接和意义重构,获得对人、事、理等更准确、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系统地思考自我、生活与学科学习的内在联系。

5. 反思改进

基于学生作业成果以及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反思和再设计,形成“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的循环式作业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水平。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方法、过程和效果等进行反省和再修正,提高元认知能力,真正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通过反思改进,作业设计不再是固化的、静态的,而是实践的、动态的,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

6. 成果展示

成果的展示,是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学习主题,催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求。一般来说,成果的展示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有图表、作品和行为表现三种类型。

物化成果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文字稿);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案例及学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