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内涵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根植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任务,应用语文课内外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在跨界与融通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作业形式。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一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突破学生学习的边界。 第二,第二,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变革单一学习的方式。 第三,从学科本位走向功能落实,凸显真实学习的本质。 二、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一,突出学科实践,综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关联生活,积极回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第三,实施过程性评价,整体刻画学生的学业质量。 三、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打破学科壁垒,多层次整合学科知识 1. 前后融合自然单元 2. 上下勾连不同学段 3. 左右打通多个学科 (二)亲历实践活动,多举措实现学科育人 1. 拓宽场域 2. 设计任务 (三)转化评价形式,多元化反馈作业效果 1. 注重实践的过程性评价 2. 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 强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四、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流程 1. 素养立意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在兼顾学科逻辑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体验、交流、探究、反思、评价中,逐渐形成未来生活必备的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2. 单元视角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应基于单元视角。这个单元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根据主题、话题等重组单元。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某个主题或某项学科关键能力,对零散的、点状的、割裂的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与重构,使作业的设计、完成与评价等环节具有更强的关联性、进阶性和综合性,推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解决学习或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突显了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性。 3. 目标导向 从纵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目标上接“素养立意”中的核心素养,下联“成果展示”中的表现性评价,意在用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品质的跨学科学习经验。从横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旨在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糅合在一起,形成“能力合金”,“帮助学生看见每天学习的意义”。当然,也提倡在作业(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4. 任务设计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依托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常见且有意义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置主题式的、结构化的、真实的学习任务,建立知识内部、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意义连接和意义重构,获得对人、事、理等更准确、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系统地思考自我、生活与学科学习的内在联系。 5. 反思改进 基于学生作业成果以及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反思和再设计,形成“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的循环式作业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水平。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方法、过程和效果等进行反省和再修正,提高元认知能力,真正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通过反思改进,作业设计不再是固化的、静态的,而是实践的、动态的,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 6. 成果展示 成果的展示,是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学习主题,催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求。一般来说,成果的展示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有图表、作品和行为表现三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