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课题活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研究计划

作者: 时间:2025-03-03 点击数: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 双减政策为纲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以 科研引领、实践创新、评价赋能为核心,深化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系统性研究。依托教研组、备课组协同推进,聚焦作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样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坚持 科学引领、实践为本、评价驱动的原则,通过理论研修、工具研发、课例实践,形成可推广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模式,推动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

  1. 深化理论学习:系统学习 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评价体系的理论内涵,梳理国内外先进评价理念,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 构建评价体系:研发 素养雷达图评价工具及表格评价工具,完善 同伴互评 + 自评反思的多元评价机制,形成科学、动态的作业评价体系。

  3. 创新作业样态:结合新课标要求,探索大单元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等新形式,推动作业设计从 量减质优转型。

  4. 提炼实践成果:总结评价工具的应用经验,形成分学科、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案例集与评价指南,为区域推广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理论学习与研修

  • 围绕 作业评价体系开展专题文献研究,重点学习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关于作业设计与评价的要求。

  • 开展作业设计评价理念的专项培训,邀请专家解读评价工具的开发逻辑与实施路径。

2. 实践研究与工具开发

  • 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设计评价模板,涵盖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创新等维度,结合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进行动态反馈。

  • 开发表格评价工具,量化作业完成质量与素养提升效果,每月开展一次评价数据汇总与分析,优化评价标准。

3. 创新设计与课例探索

  • 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跨课时、跨知识点的综合性作业,注重学科内整合与能力迁移。

  • 探索跨学科主题作业,如 环保小卫士(融合科学、语文、美术)、数学与生活(融合数学、劳动教育),突出实践性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 组织 素养型作业设计大赛,鼓励教师提交创新案例,择优纳入校本资源库。

四、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任务

2

- 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召开课题启动会,明确 作业评价体系研究重点。- 组织新课标与作业评价理论专题学习,完成文献综述框架。

3

- 分学科学习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理论与优秀案例,开展小组研讨与修订。

4

- 开展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研讨,形成 2 - 3 个典型案例。- 组织 同伴互评观摩课,优化评价流程与工具。

5

- 推进大单元作业设计实践,完成课例研究并录制示范课。- 汇总评价工具数据,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6

- 举办 新样态作业设计成果展,展示优秀案例与评价工具应用成果。- 召开学期总结会,梳理研究成果,编制《素养型作业评价指南(试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