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一、讨论确定新学期十四五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新学期工作计划 (一)确定研究目标 1.持续开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基础研究,本学期重点就“作业评价体系”进行理论学习; 2.继续推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是构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评价体系,尝试研发“素养雷达图”评价工具、表格评价工具等,通过同伴互评+自评反思等环节改进评价。 3.结合新课标的颁布,继续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新样态,如大单元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等。 二、提出梳理前期作业设计成果的研究步骤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作业的梳理和总结,大致流程如下: 理论学习(知网)+案例学习(微信公众号、知网) 结合班级学情梳理作业的定义、原则 根据定义、原则,参考案例进行自主设计 组内优化后进行课堂实践,并总结出策略、流程 积累、整理材料(***作业设计研究、精品案例、学生作品) 三、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的理论学习示范 (一)依托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首先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的理论学习 教科室提供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的相关文献供备课组阅读 备课组长依据本学科特点,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下发给组员阅读 组员撰写读书心得 组织开展备课组理论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厘清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的概念、定位、原则 (二)依托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首先搜集分享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案例 教科室提供相应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案例供备课组学习借鉴 备课组长布置任务:搜集本学科本学段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案例 组员认真学习、准备交流 组织开展备课组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案例分享活动 (三)课题组反思总结:梳理“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的概念、定位、原则等,就优秀作业案例梳理出长周期作业设计的样态及实施方法。 思考: 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评价需聚焦三个要点:一是"整合度",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否自然,能否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调用多学科思维解决问题;二是"生长性",关注作业是否为学生搭建思维进阶的阶梯,能否通过任务链设计促进认知迁移;三是"实践力",重点评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表现出的协作、创新、资源整合等核心素养。 但评价标准如何兼顾学科共性与个性?另外,过程性评价实施困难,因涉及多学科参与,需建立教师协作机制与动态追踪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