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课题活动: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3/03

出席对象

王雨薇、俞丽达、唐敏明、朱泓任等

地点

大会议室

时间

2025319

研究主题

《纸的发明》课题研究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1.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研究;

2.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诉求出发,改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评价,优化跨学科课堂教学行为。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过程:

1.王雨薇老师聚焦研究主题,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选取了《跨学科教学评价的内容要素》《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专业合作与角色轮转》两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提炼式分享,向大家详细论述了本次活动的理论支撑。

2.王雨薇老师聚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评价研究”这一研究主题,对观察量表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并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分工。

3.语文组王雨薇老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三年级语文《纸的发明》,课后进行说课。

4.三语组老师进行组内议课评课。

思考:

是否需要进行作业设计评价的进一步细化?

是否可以在作业设计评价中提供差异化学习支持策略?

 

 

 

一、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评价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

角色轮转机制:

研发阶段:语文教师作为 设计者主导目标设定,其他学科教师作为 调控者提供专业建议。

教学阶段:学科教师轮流担任 教学者 参与者

评价阶段: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分学科对成果进行专项评估。

(二)分阶段推进评价流程

前期设计:

明确跨学科主题。

制定目标导向的评价量表,预设学生可能的表现层级。

中期实施: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过程表现。

定期组织学生互评与反思。

后期总结:

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三)融入学生主体参与

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使用评价表格

开展 成果发布会,由学生担任评委,评选最佳创意奖、团队协作奖等。

(四)动态优化评价工具

根据实践反馈修订评价量表。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实时追踪学生进展,生成可视化数据报告。

 

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的策略

通过“讲解员”角色扮演任务,结合时间轴提取的关键词和顺序词,有效锻炼了信息归纳与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文字载体的优缺点(如竹简笨重、帛昂贵、麻纸粗糙),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蔡侯纸得以传承的原因,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通过“文字载体演变”的历史进程,整合历史(甲骨、竹简、帛书的发展)与技术(蔡伦造纸的工序和工具),体现文史与工艺的初步融合。

通过“文字载体演变”的时间轴、“古今造纸工具对比”表格,建立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认知。

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初步体现多学科能力整合,但评价主体和形式较为单一。

物化成果

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