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内涵认识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则通过前置性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项目化作业设计等,激发了学生作业的主动性,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是需要教研组、备课组共同配合的校本研修模式。“三研三步”,即自主研修、集中研修和引领研修三种课题研究方式,且每种研修方式分三步进行,尝试构建了自主与群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模式。 (二)拟定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纲要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总体要求、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设计流程、管理评价五方面拟定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纲要。在观念层面,纲要将素养型作业视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认为素养型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核心素养、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初步建立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资源库 通过对不同类型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究,我们整合了三项优质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是聚焦目标,促进教学;二是关联教材,适度拓展;三是立足经验,联系生活。同时,教师依据班级学情,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观愿望和个性差异,对部分作业设计进行适度的二次改编。1.分场景指向广义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案例: ①用于课前预习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案例 ②用于课堂学习的项目化作业设计案例 ③用于课后服务的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④融通课堂前中后的“三学一体”作业设计案例 2.分学科指向狭义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案例 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作业单及优秀课例。 4.学生优秀作业成果 (四)形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流程 依据学科属性的不同,课题组针对指向某种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总结出了各自的范式。 以语文学科为例,指向“思维能力”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流程如下: 1.以“思辨课文”为载体,选取带有思辨意味或有较大的理性思考空间的单元和单篇课文,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作业的主题。 2.以“思辨能力”为关键,从“方法、能力、习惯、态度”四个方面考虑,聚焦作业的目标。 3.以“思辨过程”为核心,抓住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四个核心要素,确定作业的内容。 4.以“思辨活动”为依据,从现场嵌入式评价和成果分析式评价两方面入手,突出作业的评价。 以语文学科为例,指向“语言运用”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流程如下: 1.聚焦课标中“梳理与探究”的内容,设置素养型的学习目标。 2.根据课标中不同学习任务群内提供的主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3.在学习情境的引领下,聚焦“语言运用”层层递进,安排典型的语言运用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