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识别和应对开玩笑

作者: 时间:2024-10-14 点击数:

1.如何教孩子解读社交信号?

玩笑的识别,跟孩子对于社交信号的解读有关,包括视觉上的——对人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的解读;以及听觉上的——对于对方的语气、腔调、声音等表达模式的解读。另外,孩子不能孤立地解读字面意思,很多时候都要看字面意思背后隐藏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在情境中做解读。我们不能说:“你就记住同学说的那句话,他就是开玩笑。”因为根据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同一句话有时候是开玩笑,有时候是真的。举个例子,我以前跟我的孩子开玩笑,会说:“大哥,你动作快一点。”他觉得大哥这个词是不好的,就有点生气:“妈妈你不要叫我大哥。”然后我就会跟孩子解释:“大哥是一种开玩笑的亲密的叫法。有时候在学校同学之间也会说,大哥,你怎么怎么样,连老师跟学生之间开玩笑也会说,大哥,作业没交,或者大哥你又迟到了。”“老师叫你大哥的时候,他的语气表情是怎样的,同学叫你时的语气表情是怎样的,我刚说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些都是轻松的信号。”

2.教学要举一反三,大量举例。

教他解读完后,我又举了很多例子。因为孩子理解抽象概念有困难,就要用具体的范例去帮助他,而且举的例子不能太少。在生活中遇到后,随时给他对标这个东西,慢慢他就能理解了。

我还会教他反过来幽默一把。他现在有时也会说:“大姐,你也快一点儿。”当他理解后,他也能反过来运用这个东西。

那什么时候不是开玩笑?什么时候是真的在嘲笑、讥笑?这也要解读社交信号,对方的表情友不友好,是不是翻白眼的,嘴角歪歪的朝着你坏笑,语气阴阳怪气?每一个小的信号都要单独学习,学会之后再串起来做综合性练习。

要做很多练习,孩子才能慢慢理解普通的开玩笑跟恶意的嘲讽讥笑是有本质差别的,他才能真正理解到中间的精髓。尤其是孩子在学校遇到,要让他能辨别区辨。如果仅仅是这次遇到,这次跟他讲一讲,过了就过了,那是远远不够的。

当孩子能区别什么叫玩笑,什么叫恶意的嘲讽后,还要有下一环的练习,如果人家就是开玩笑,那该怎么做?人家是恶意的嘲讽,该怎么做?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具体的对策,不同的事情情境,要教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刀切地教统一一个反应。总之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很不舒服,不喜欢。

 节选选自公众号《爱成长共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