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课题活动:“指向学生语言运用的语用性素养作业策略研究”(课例:四年级语文《风筝》)

作者: 时间:2024-04-03 点击数:

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风筝》

执教者: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  顾郁雯

上课时间:202435

上课班级: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 四(2)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立项课题;立项时间20222;编号2021/JK-j/02/003/03;主持人:汤艳梅、王雨薇单位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

  1. 核心概念界定:

1)“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核心措施主要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双减”政策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

素养核心素养的简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是指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生能力范围的,能够使小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反馈与提升的作业设计。

在广义上,依据应用场景,将作业设计分为课堂作业设计、课后服务作业设计、社团活动作业设计、课外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以前置性作业设计、项目化作业设计探索为主,前置性作业设计指向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素养,项目化作业设计指向学生责任担当(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素养;课后服务作业设计以分层作业设计探索为主,指向学生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素养;社团活动作业设计以实践体验式作业设计探索为主,指向学生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素养;课外作业设计以长周期作业设计探索为主,指向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多种素养。通过多元作业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狭义上,依据学科属性,将作业设计的落脚点聚焦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上,具体是指通过作业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习得相关学科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作业设计是指以双减政策为指导思想,通过研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要素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关的理论,进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现状研究,制定“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纲要性文件,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方法、流程,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研修、管理、评价机制,最终通过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能力。

3.研究目标:

1)形成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要素及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关的理性认识。

2)制定“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纲要性文件。

3)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方法、流程。

4)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研修、管理、评价机制。

5)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能力。

4.研究主要内容: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与“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研究基础等,提升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性认识,厘清不同应用场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的差异及目标指向,为后续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纲要的研究

通过“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的文献研究、现状研究,结合学校作业设计管理与评价细则,确定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理念,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研修、管理与评价机制,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保障与专业支持,最终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纲要性文件。

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通过开展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完善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原则、目标指向、特色等,总结不同形式作业设计的核心要点、内容偏向,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方法、流程,使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更有效力。

4)“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研修、管理与评价机制

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等研修组织,组织开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研讨、沙龙活动,使得各学科在抓住巩固性作业的同时,认真研究前置性作业、项目化作业、分层作业、实践体验式、作业长作业的设计等,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半日研修、外聘专家讲座等研修平台,借助市级、校内各类作业设计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能力,完善学校对教师作业设计素养的管理与评价能力。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指向学生语言运用的语用性素养作业策略研究

2.需解决的问题:

1)研究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语用性素养作业作业策略;

2)从提升学生语文的语言运用实践诉求出发,改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3.本节课设计意图:

《风筝》是贾平凹先生回忆自己孩提时代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场景,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也随着文中的“我们”跌宕起伏,做风筝时的快乐憧憬,放风筝时的无限乐趣牵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也会牵动每一个学生的回忆。所以我以学生快乐的童年生活做导入,带他们了解作者,了解风筝的历史,然后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心情”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课文最后给人留下了无限畅想,风筝最终是否找到成了一个谜团,但是这个风筝也是幸福与快乐的象征,对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是作者和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的,于是借此让学生设计一个结尾,用上表示心情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期望。

4.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聚焦研究课堂案例,开展专项研究,梳理出有效提升语言能力的实践性素养作业策略,并开展教学实践。  

  1. 课堂活动

    风筝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 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能较为具体地描述出“我们”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激趣导入

    1.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欢声笑语,你觉得童年生活中哪件事最让你快乐,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吧!(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作者:贾平凹

    3.结合资料袋,了解风筝的历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圈出本课生字词。

    2)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后,我们发现风筝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什么?从文章中哪一句话中表现出来的?

    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语的情况。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部分

    4.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读了课文后,我们发现风筝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什么?从文章中哪一句话中表现出来的?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要求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做风筝的第2段落,画出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词句,用心来读,从中找到作者快乐的原因。

    1.“做风筝”。

    1) 在做风筝的时候,你会憧憬什么? 向往什么?

    2) 你会给风筝起个什么名字? 为什么? 体会作者为什么把风筝叫做“幸福鸟”。

    因为心中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所以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3) 指名读课文,集体评价。

    集体读:让我们将所有的快乐汇集在一起!

    2.“放风筝”。

    1)引导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自由读)

    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打动了你,让你感到快乐?

    结合自己放风筝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心情。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凌空飞起”让我们感受到风筝飞得高而飘逸,“翩翩”让我们感受到风筝飞得美。

    仅仅是一只风筝飞上了天空吗? 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跟随风筝一起飞上天空的还有什么?

    3朗读课文,自我评价。

    4再读课文。

    3.“找风筝”。

    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1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如: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这些词语对作者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心情的词语。

    3)体会材料的安排和对比的写法。

    要求学生注意思考这个问题:作者说做风筝、放风筝是最大的快乐,为什么却又写了一些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那不是显得不那么快乐了吗?

    4)请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结尾,表达自己的希望。

    5)小结:对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是作者和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的。 因此,这象征着希望和幸福的风筝是作者童年最大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感悟生活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文中,小小风筝带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最大的快乐,成为作者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亲爱的同学们,什么在你的童年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 请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吧,你们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大的快乐。

     

 

作业设计

《风筝》作业单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课文围绕风筝介绍了哪些事情?请你抓住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完成下面的导图。

 

二、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我们”放风筝时心情的词语或者句子,用一到两个词语概括“我们”的心情。

  • “我们”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

  • 我还知道表示这样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

     

    三、自由朗读第四~八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我们”找风筝时心情的词语或者句子,用几个词语概括“我们”的心情变化。

  • “我们”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四、课文结尾写到:“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请你为课文设计一个结尾,用上表示心情的词语,尝试表达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