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课题活动:《间隔排列》课题研究课新闻稿

作者: 时间:2024-12-26 点击数:

研作业设计,促素养发展

——牌楼小学开展太仓市“小学作业改革”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

20241216日,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开展了太仓市“小学作业改革”同类课共同体。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太仓市“小学作业改革”同类课题共同体成员校的教科室主任课题核心组成员、牌楼小学数学组全体成员。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构建模型意识的素养型作业设计策略研究。活动分为理论学习、观察量表解读和分析、上课与说课、分组议课与代表议课、研训员指导与总结个板块。

 

理论学习

首先,牌楼小学课题组庄颖洁老师结合《数学教学中模型意识的培养》《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分析》2篇文章进行提炼式分享,向老师们详细论述了本次活动的理论支撑。

观察量表解读与分工

观察量表分为A.模型意识的建构”“B.素养型作业设计策略”两个指标,结合理论学习的内容,庄颖洁老师对观察量表的指标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分工。

观课与说课

牌楼小学岳琪瑶老师执教三年级《间隔排列》。岳老师通过速记气球、联系生活说间隔等各种活动来建构学习的平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素养型作业,引导学生经历“识别——表征——抽象——应用”的构建模型意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课后,岳琪瑶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三个活动及设计意图首先是探模,导入趣味游戏,知道什么是一一间隔。接着是建模,利用变式型作业,理解间隔排列的数量关系。最后是用模,借助生活化作业,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议课与代表交流

课堂展示后,太仓市“小学作业改革”同类课题校教科室主任小组和太仓市浮桥镇牌楼小学数学教师组进行组内议课。研讨中,各组老师就观察和记录的情况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牌楼小学教导处主任庄颖洁老师,针对指标A中“探模,初步了解模型概念”“建模,进一步建立模型观念”“用模,灵活运用模型意识”3个二级指标,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对如何将“具体的物体”化为“抽象的概念”提出了见解。

港区一小教科室主任顾珍妮老师,针对指标B中“游戏化作业,乐趣中了解模型概念”“变式型作业,多维度建立模型观念”“生活化作业,情景化运用模型意识”3个二级指标,运用阶梯模式图进行有层次地分析、指导。顾主任还建议在设计作业时,可适当增加教学支架、增加开放式作业,以更好地构建模型意识。

 

研训员指导与总结

最后,研训员倪夙敏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首先,倪老师对本课的执教老师及各位老师的交流给予了肯定。接着,从“语言图式”的视角出发,讲解了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描述——抽象——概念”的学习过程。

 

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老师们将继续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研读课标与文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作业设计